在家可以看漫畫-鄭問
舊稿重發。
本篇是2018年看完故宮鄭問大展的心得。內容當時是為了在公司早會分享時寫的,本篇著重介紹鄭問漫畫創作上的各種美術手法
雖然漫畫的畫幅很小,但鄭問的作品給我一種不受限制的感覺,觀看原稿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力透紙背,就算只是一小格過場、就算知道經過翻攝的印刷品根本印不出那麼多細節還是全力以赴作畫的精神。
雖然不是主流的商業畫風,已經看習慣日本漫畫的人可能不會第一眼就愛上(就像我),但畫面散發出的力道、混搭不同畫材的創作方式,能看見鄭問不停追尋新表現方式的精神,最後我花了幾小時一次把《深邃美麗的亞細亞》看完了(之後會在寫一篇介紹這部漫畫)
鄭問
本名鄭進文,1958年出生於台灣桃源鄉,畢業於復興商工,著名漫畫家,著作有《東周英雄傳》、《刺客列傳》等。
鄭問創作多以武俠、歷史故事為題材,曾以《阿鼻劍》創下武俠漫畫新典範,成為第一位在講談社連載的台灣漫畫家,連載作品為《東周英雄傳》;1991年日本漫畫家協會頒給鄭問「優秀賞」,是20年來第一位非日籍得獎者,被日本漫畫界讚嘆為20年內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鬼才、異才」,譽為亞洲至寶。鄭問漫畫作品影響、啟發一整個世代創作者。
2017年3月26日,鄭問因心肌梗塞在台灣過世,享年58歲。
藝術表現
1.虛與實
我最喜歡的是虛與實的巧妙結合。
寫實的人物面龐/場景刻畫,暈染的水墨線條與色塊,時而狂放時而寫意,讓人對角色與場景更有想像空間。
2.異材質
異材質結合也是很令我驚豔的地方。
沙子、塑膠袋、油漆等等...各種不同素材在畫面上呈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雖然創作的是漫畫作品,但在圖像創作上卻超越「漫畫」的規格而進入「藝術」的殿堂。
1.東周英雄傳 封面
(放大圖)
有點斑駁的地方其實是撒上沙子後在上面作畫而成!
在故宮展出的時候這幅畫是稍微斜放,上面打一排小燈不停變換照射的位置,才能看出原來紙上撒了沙子!如果單純看印刷品其實看不出這樣的巧思。
2.貪慾一兵衛
利用塑膠袋表現衣服飄逸的質感
3.深邃美麗的亞細亞
1.主角的輪廓是墨筆但2.用炭筆素描的方式表現魔族飄渺的存在。
直接用不同畫材表現兩個不同的種族的外貌,在同一個畫面卻不互相衝突。
飄逸的衣服直接用棉線沾墨汁在紙上拖曳的線條作表現(手法是我看很久推測而出),這種具有隨機性的線條不是手畫所能表現的,從這邊也能看出鄭問不停追求新表現方式的心。
3.空間感
大量留白製造遼闊空間
(放大圖)
我把這種表現稱為「甚麼都沒畫、卻也什麼都畫了」
背景的紋路是把顏料擠在兩張紙中間,把紙放在地上踩,撕開後在上面作畫(超隨興作風)
故宮展出的戰國英雄原畫,偌大的背景,武將就只有拇指大,沒有太多具象的元素,想像力反而更加馳騁,看的時候就好像自己是畫中人千里單騎在虛幻而遼闊的世界闖蕩。
*同樣構圖的刺客列傳
主角四周都是黑墨掃過的痕跡,就像是千軍萬馬中在主角的位置打了一盞聚光燈,所有的視線都在右邊的主角上,四周的黑色塊像是其他士兵的剪影。
*介子推
我覺得大面積留白的作法不只營造空間感,去掉了其他會讓人分心的視覺元素,會讓人更專注在畫面中的主角的神態與細節上。
結語:漫畫算不算藝術?
相信不少人看過這篇新聞 「漫畫家,為甚麼可以在故宮博物院展出?!」也引發了漫畫是否是「藝術」的爭論。
個人認為只要是傳達美、共鳴與感動,其實都算是藝術。
也許有的人會認為都是描寫情節的東西,小說/文字書比起漫畫更為高尚;論描寫畫面,文藝復興的油畫藝術程度大於漫畫,但我認為優秀的漫畫,不只是圖像上符合審美,還需要下功夫去編劇,更要用心營造畫面細節、用分鏡營造戲劇張力、表現的都是創作者內心所想,只是媒介不同罷了,人如果不能捨棄先入為主的觀念,其實會錯過接納新事物的機會。
台灣之光?
「天才」、「 鬼才」、「 異才」、「國寶」—許多稱號都是日本人給的,最顛峰的作品在日本連載、在中國參與遊戲製作,才華在原生的土地卻沒辦法真正茁壯,必須在海外努力一翻獲得認同 紅回國內,獲獎無數後再被稱為「台灣之光」。其實台灣還有許多優秀的創作者在努力,一定還有更多好東西沒有被發現,我想來自同胞的支持絕對是創作者最大的鼓勵。
END.
留言
張貼留言